【通许村史】城关镇一村村史
| 招商动态 |2016-09-01
【历史概况】
城关镇一村位于通许县城,1961年初成立大队时,由老城的北街、北关、小西门(音MAI)、小东门、县府后街、西关、西街、魏楼组成。由于县城建设逐年扩大,大量的村民进行了搬迁,造成目前一村村民分居在整个大部分县城。现有村民小组11个,农户610户,人口2160人(其中回民350人),824亩耕地。
回顾一村的过去,在各个时期的党的建设、经济发展,以及各项公共事业、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均走在全县各村之首,是通许县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,村支部、村委会被评为河南省“五好”先进党支部、省先进村委会,并涌现出了众多的英模人物和先进事迹。如:村干部洪云彩、马新民等人被评为全国、省、市劳动模范。
回顾过去,慷慨良多,展望未来,信心百倍!解放前的一村,是多灾多难的村庄,既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侵扰,也经受过历次战争的洗礼,故村庄虽有奸猾之鼠辈,但更多是善良本分的农民,有聪明超群之人和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!通许县城是个古城,姓氏多、民族多,迁出迁入的人员多,是各种反动势力,像恶霸、土匪、窃贼等行凶作恶经常出入的地方,广大村民随时都有遭遇暗杀、明杀之灾,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地,同时也是一个英雄辈出之地。常言说: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辛亥革命时间的时敏行,抗时战争时期的杨春荣,解放战争时期的马连生、代成祥,抗美援朝时期的程道义、刘纪贤等众多的英雄人物,都表现出了一村广大群众爱国爱民、敢于反抗、敢于斗争、敢于流血牺牲的精神。特别是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八路军、解放军多次攻打县城,一村广大群众怀着对亲人八路军、解放军的热爱,对帝国主义、反动派的仇恨,自愿组织救护队、担架队、送粮队、埋葬队,为我军收集情报,通风报信,打击敌人,为解放县城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1948年解放后,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一村成立了自己的组织——农民协会和民兵队。1949年剿匪反霸,镇压反革命。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,广大村民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,斗地主、分田地,实现了耕者有其田,种者有所获,从此广大村民真正当家做主人,生产力得到发展,人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。
1953年春,为了提高生产效率,改变由单干造成的劳动力少、劳动工具少的局面,一村成立了互助组,生产效率明显提高。1956年城关镇成立了高级社——城关镇先锋一社,在先锋社的领导下,广大村民根据城关镇的具体人情、地理环境,提高生产效率,成立了生产大队和青年突击队。同时也注重发展集体经济,成立了副业大队,先后办起了小型化肥厂、盐厂、锅厂、汽马车站等。1956年、1957年呈现出了农业丰收、工业兴旺、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大好局面,形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兴盛期,当时也是全县各高级社学习的榜样。同时一村也很注重文化生活、科学教育的发展。广大农民自发地扒庙建立北关小学,也就是现在的实验小学。同时成立舞狮队、舞龙队 、高翘队、文艺演出队,丰富了民间文艺生活,并对宣传党的政策、大好形势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,大跃进、合大伙,全村2000多口人统一时间吃饭、干活、休息,在“共产风”、“浮夸风”的大气候下,生产上瞎指挥、欺上瞒下,农业严重减产,社员吃不饱、穿不暖,饥饿难忍,无奈社员们只有吃树皮、草根充饥,浮肿病、肠胃病等疾病成灾,极大地打击了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,摧残了生产力、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,照此下去,后果不堪设想,此时中央领导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,再有广大社员强有力的抵制,到1960年下半年终于散了大伙,并给社员分了适当数量的自留地,由于政策优越,社员的饥饿、疾病状况马上得到了缓解,农业生产得到恢复。1967年,一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及粮食产量又进入一个兴盛期,单产达到500公斤,创下全县之最。自1967年之后几年间,在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号召下,在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、备战备荒为人民”口号的感召下,激起了广大村民的斗志,掀起深翻平整土地,打井修渠高潮,达到全部耕地深翻平整一遍,每30亩耕地一眼井,基本达到旱涝保丰收的目标。到1978年,一村村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,但这对于城关村民来说并不是内心追求的目标,因为城关人多地少,单靠种粮难以达到全县人均收入,经商办企业才是城关人的唯一出路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广大村民如鱼得水,从此一村村民才真正走向发展经济、富裕之路。1981年,一村实行了土地联产责任承包制,粮食产量成倍增长,达到家家有余粮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,在村支部的带领下,广大村民利用县城经商办企业的优势,百花齐放,各显其能,商业、服务业、运输业等齐并发展,一年之间村民中的“万元户”不计其数,邓小平同志“让少数人先富起来”的精神在城关一村得以实现,给全县人民带了个好头。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,在支部书记渠全良、村主任马新民的带领下,思想进一步解放,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,敢想敢干,务实拼搏,大力发展民营企业,农民收入成倍增长,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。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,发展集体企业,扩大集体经济,使得各村民小组都有集体经济收入。2004年以前村民们上交的各项村提留、乡统筹、农业税、代收款、挖河修路款等均由村、组集体经济支付。村委办起了预制厂、建筑工程队,村委会又盖起了办公楼,改善了办公条件,为村民提供了学习技术的场所。目前,广大村民生活富裕,安居乐业,解放初期人民梦想的“自来水、电灯、